本案的委托人是一家三口,从事行政管理的自己、做游戏美术的先生,即将中考的女儿,还有一只猫。 业主畅想的生活场景是: “当先生和女儿都在各自的空间工作、学习的时候,餐客厅就是我的主场。我喜欢日式的LDK空间,厨房、餐厅和客厅相通,没有阻隔,既显得空间大,使用又很方便。餐厨区要有大大的岛台。客厅里没有传统三人位沙发,而是放一张至少2米的大长桌,可以用来看书写字上网,有时即使三个人都围着桌子做各自的事,也可以互不干扰。”
客厅改造,把原来的阳台纳入了室内。
我们不希望客厅是一成不变的合围式,或以电视为中心的影院式,而是可以随意变换的。 在不同天气、不同心情、不同访客的情景下,主人可以随意挪动沙发位置和朝向,自由组合。
透过餐厨区望向客厅,一种静谧的美感。
在四白落地的空间里,仅在窗帘盒内部嵌入线型灯带,气质便完全不同。 有时候,单调和精致中间,就差了这么一笔。
虽说是通体白色的空间,但用不同形态的块体去体现白色,也很有趣。
原本的阳台纳入室内以后,没有用繁复的装饰去渲染氛围,拉开百叶帘,窗外的景色已经足够好。
来自写意空间的togo沙发,整体十分轻盈,可以根据阳光角度随意变换位置。 午后窝在里面小憩,树影摇晃,落地窗隔绝了夏日的蝉鸣,一切刚刚好。
沙发背后增设一组收纳柜,放的是业主一家常翻阅的各种书籍。 日光随着搁架上小时钟的转动而慢慢流动,很有氛围感。
LDK即客厅Living room+餐厅Dining room+厨房Kitchen一体化,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室内设计手法。通过减少空间之间的阻隔,提升通透感。 本案正好也有这个条件,可以实现业主的这个LDK梦。 我们在原基础上走得更远:把客厅阳台并入,把厨房阳台也并入,强化了两端的采光互通,让空间视觉进一步的延伸。窗外的景色也很不错,可以很好地借景。 餐厅、客厅、阳台并入后,空间过于狭长,我们于是在对次卫改造的同时,将次卫的窗户让至家务间,使LDK空间的中部也有采光进来。 后面还会讲到,窗被借走之后,次卫如何解决采光问题。
顶上的灯,不光起到照明的作用,也是空间里的装饰,避免让平顶看起来单调乏味。 下面效果图里会看得更清楚。
餐厨区域,所有内嵌空间都是严格按照电器尺寸预留的,能做到如此平平整整,就是因为在砌墙阶段就做了很多前期工作,包括确定电器型号和尺寸。 考虑到业主可能会在餐桌上办公,或有亲友来访聚餐火锅等活动,地面也预留了地插座。
改造后的厨房,与餐厅并入一起,拥有了超长的操作台面和宽阔的施展空间。
根据业主的生活习惯,日常处理家务的时间会比较长,我们把原本属于次卫的采光窗,就让给了家务间。
在家务间的设计上,我们更多考虑便捷和耐用。 比如,虽然台盆下地砖通铺过去与木地板硬接,会让地面更好看,但我们还是做了挡水、做了高低差。日常使用总会有大量用水的时候,万一有水溢出来,从家务间流到客厅地板下,就会带来很多麻烦。 毕竟业主一家还需要在这里住十年以上,安全实用永远需要排在美观前面。
前面提到过,把次卫的采光窗借给了家务间,是否次卫就变成了暗卫?其实不然,我们给次卫也做了“凿壁借光”,一面与厨房阳台相隔的玻璃砖墙,便可解决采光问题。
改造后,我们对主卧进行了分割,隔出一间独立的书房来,解决男主人在家办公的刚需求,同时不打扰女主人的休息。
梳理完业主的需求后,我们选择压缩主卫,在主卧边上扩出了一个梳妆间。
与梳妆间一墙之隔的主卧。原始户型里,床头边这道墙有一半是承重结构,结合7型飘窗,压缩了床头的空间。干脆,我们顺势而为,将梳妆台盆依墙而立,接着用增加收纳的方式替代这道墙的非承重部分。中间留了一段镂空,提升空间通透感。
独立的家务间解决掉晾晒需求后,这里的阳台也并入了室内,扩大长辈房面积。 顶面用了大金专门的空调,可以智能调整风向,避免对人吹。业主父母毕竟上了年纪,在温湿度与风力风向调节上,就需要考虑得多些。
将阳台纳入室内后,原本阳台上的下水管道无法拆除,我们于是用个背景造型消解了管道的突兀。 在处理下水管道前,我们用隔音棉对管道进行了隔音处理,避免下雨天管道里传出哗啦哗啦的流水声。
改变女儿房进门朝向,保证家务间的完整性,同时用隐形门保护孩子隐私
面临中考升学,业主闺女要用的书特别多,上高中后会更多,于是我们留了足够的收纳空间,方便随时取用。
女儿房的开门方向我们自己也纠结了很久,最终选择了和客厅联通,既保证了房间和家务间的完整性,同时提升了房间与客厅之间的互动性。最终,这个艰难的选择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。 为了保护女儿隐私,房间与客厅之间,用的是隐形门。
业主女儿即将面临中考,学业上用的资料会越来越多。女儿房的书桌便需要刻意做宽,方便孩子铺开来翻阅学习。
平面布置图
原始结构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