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主几年前就已买下这套房子,但房子结构复杂,是上下四层的错层结构,且原始建筑质量也比较差,想不出该如何去改造。去同小区几位邻居家参观考察了一圈,改造方案也都不太满意。 后来是孩子要在附近上学,才鼓起勇气,做好心理建设,下定决心要动起来。
本案屋主是需要我们做到强预算管控的,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,就在考虑如何将好钢用在刀刃上。 我们把业主的需求和实际设计落地的刚性标准做了优先级排序,而且设计完成后,先进行了整个项目的造价核算汇总,把造价调整到了屋主的预算范围内,完成之后才正式启动开工。 从客厅我们就可以看到,结构改造、新风、除湿等,都是投入了不少预算的,但电视背景、家具、灯具等,都经过了严格的预算控制标准。 装修预算的全项目周期管控,是门系统的技术活,等有空了好好讲讲,我们还是蛮有经验的。
客厅后方是儿童活动区,上方有个小木屋。小朋友每次过来,都在这个楼梯上上下下地爬,可喜欢了。
客厅与餐厅之间,楼上楼下相互呼应。在楼上餐厅就能观察楼下小朋友玩乐的状态。
楼梯、客厅、楼上都有很好的交互性。
地下室不要了,但我们得到了一个六米挑空的大客厅,得到了阳光,得到了风,得到了和家人之间更多的沟通。人生有时就是选择,有舍才会有得。
进入一层小木屋的主要动线。
从地下室到达一层小木屋的另一个方式——爬梯。
本案的结构非常复杂,挑空、错层、抬高等等,会在平面和立面上都被切得比较碎,让各个空间很容易形式上独立,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,特别在意其交互性。 其中一个常用的手法,就是“透”,让各个空间在视觉上可穿透交流。 我们站在西厨,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院子、旁边的“小木屋”、下面的客厅,让人感觉很近,并没有被隔断。
在西厨的旁边,即客厅的上方,我们搭建了一个“小木屋”。屋主一家很喜欢露营,希望足不出户也能有在外度假的感觉,小木屋就是我们送给屋主的一个小惊喜。
这是个神奇的空间,当你想安静的时候,就能安静下来,工作、想点事情、发呆,都可以。
当你想玩的时候,它又能很好玩,爬上爬下,打游击,设埋伏都不在话下。
当你想招待朋友,很容易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感。
透过走廊的格栅,能看到客厅。格栅的尽头,就是通往客厅的爬梯。
从走廊爬梯下来又能回到地下室的客厅。 小朋友很喜欢在这里玩,并不用过于担心安全问题,要相信小朋友保护自己的能力。
北面入户玄关。右侧上方对应的就是客卫窗口。
改造后的西厨区域,相当于西厨与餐厅的合体。 这里设置了更多的收纳和操作台面,用以解决厨房空间不足,部分功能需要外移的需求。
原本改造前,小木屋所处的位置是一个错层,我们把它抬高到了与餐厅等高的地方,让其与餐厨区域的行走动线更加流畅。
改造后的厨房,有正常的洗切配流程动线。
客卫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对窗户的处理,灵感来自朗香教堂。
这样的窗洞设计并不是为了凹造型,是因为卫生间处于一楼错层的位置,窗户外面是入户玄关的收纳柜顶部。如果做直角硬收,会形成卫生死角,既不好打扫,也不美观。用内外斜角收口,还能形成几何造型,问题也得到了解决。
中间柜体,朝向儿童房的一侧是书柜,朝向长辈房一侧可以安装壁挂电视,已作预埋处理。
墙壁的颜色分层设计,比起普通刷墙多了好几道工序——得先刷白,干透后贴上美纹纸再刷绿,再等干透后继续贴美纹纸做深绿线条…… 真正落地的时候,每次撕美纹纸都要小心墙面起毛,考验师傅手艺。
二层儿童房与长辈房的交互性,在移门与陈列柜组合的开合间更显流畅。
移门的开合,正好与中间书柜同宽。
儿童房,我们并没有做得很童趣,而是略带点复古的感觉。
考虑到一段时间内,孩子和长辈会共用卫生间,我们做了三分离处理。洗手台外移出来,淋浴间和马桶间都是独立的空间。 卫生间尽头,玻璃门后,便是家务间。
脏衣收集、衣物预处理、洗、烘、晾晒,都可以在一个空间内处理完。标准的家务间设置。
书房与楼梯之间也采用了透明的玻璃隔断,内置百叶窗。保证采光的同时也保护了隐私。
我们把整个三楼设计成了一个主卧套房,将仪式感拉满。 套房的设计,能让里面的小空间更灵活,更具穿透性。
主卧上方还有个阁楼,但阁楼踏步太陡,上下不便。为了让阁楼更好用,我们重新做了踏步,就占用了部分主卧的角落顶部空间。 不过也好,用水泥漆做了个别致的小造型,省钱还美观。 这套案子做下来,真的感觉自己抠到了极致,不该花的钱的地方,可劲儿的抠。
改造后的衣帽间,利用原本的斜坡屋顶,做了顶面造型。
套间里的主卫,同样是将盥洗台分离出来。
通往阁楼的中途,还能望见外面露台。
原始结构图
平面布置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