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场是充满烟火气息与市井情调的地方。从前的菜市场演变至今已逐渐脱离了“脏乱差”的印象,但是作为最基础的生活场所,在人们的理念中它似乎与“美观、舒适”尚未沾边。如何让菜市场在便捷的网络时代不会逐渐消亡,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。
在网购便捷的今天,菜市场依旧拥抱喧嚣,人们用心挑选,还价之余的几句寒暄也拉近了当下陌生人之间的距离,从情感层面来看它是不会轻易被取代的。
我们关注到近些年,一些新型市场已经展露头角,越探究越会发现菜市场的设计就像是一场博弈。
不同于超市类的精致,菜市场的运营方要低投入、易维护、好管理;售卖方要实用性、展示性、便利性;消费者要干净整洁、方便舒适、有氛围感。在揉和这些需求后,设计才是真正地进入到了生活当中。
原始空间是无序的,经过精准的归纳划分设计,我们在平面布局上将售卖空间调整为回形围合式,让售卖方与消费者的区位动线更清晰。
在立面的设计上,我们更多地考虑售卖方待在空间内的长期舒适性,以及消费者来到此处的瞬间惊喜感。
对应买与卖的行为,两种不同的空间属性被塑造:售卖空间保留了原始层高,空调与排风系统集中在此处上方,解决降温与通风的问题,减少细菌与异味的滋生,售卖者的货物堆放在回字围合的内部,整洁有序;消费空间则巧妙地将常规招牌模型向外倾斜延伸,连接成双坡顶,美化消费空间的同时降低了净高尺度,更为亲切。
沿着软膜双坡顶的斜率延伸出射灯的轨道框架,既方便增减更换灯具照明,同时又可安装招牌,高度和斜度都更容易阅读,梳理了功能、强化了辨识,营造出场所的秩序。
招牌区域的处理,由传统围合售卖空间的做法,转变成美化消费空间的设计,在成本控制和美观舒适之间做到了平衡。
空间的色彩规划也是设计中的重点,赭红色号“暗香”是我们提出的品牌色,温暖且具有一定的辨识度。大面积的中灰既耐脏又能够突出产品本身,天花采用的深灰蓝能够与赭红色形成互补而不至于产生视觉疲劳。
菜市场承载着人们每天的生活饮食,是无法拒绝的场所,如同一个城市社会的缩影,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,当我们开始专注到菜市场的时候,才是真正的开始关注到了我们的生活。
原始平面图
改造后平面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