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市艺术中学

304
作品说明
-
项目类型:公共
-
项目地点:广州市
-
建筑面积:79813㎡
-
项目造价:4200万元
-
参与设计师:孙霆、王锐、叶奇、杨帆、翁尚坤、邢瑞奇、张圣悦、王艺霏、柏雪、杨巍
-
竣工时间:2024年9月10日
-
设计机构: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
项目定位:
1. 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
学校将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,通过骑楼屋顶、广府青砖和镀釉玻璃等元素,既展示历史底蕴,又融入创新设计,提供一个既具艺术气息又富有文化深度的学习环境。
2. 可持续设计与绿色校园
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,采用绿色建筑技术、自然采光、雨水回收等措施,打造节能环保的校园空间,让学生在健康、自然的环境中成长。
3. 互动性与开放性空间设计
设计灵活的互动空间,如创客工作坊和开放艺术展览区,促进跨学科合作和创意思维,打破传统课堂界限,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艺术创作。
4. 艺术氛围的空间营造
通过艺术装置、雕塑和主题景观等元素,创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环境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激发创意与灵感,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。
5. 地方文化与国际视野结合
融合岭南文化与国际艺术趋势,举办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,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,创造一个全球视野和地方特色并存的艺术教育平台。
6. 个性化与定制化学习空间
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与创作空间,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,设立独立工作室和自由交流区,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创作和学习环境,激发个性发展。
空间意境:
1. 岭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
在保留岭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,创新地融入现代建筑风格。通过骑楼屋顶、青砖黛瓦、镀釉玻璃等传统元素与现代简约风格的结合,打破了单一的历史再现,创造出既有文化传承感又富有当代美学的空间氛围。
2. 动态与静态空间的有机结合
校园内设计了多种动态与静态的空间场景,例如结合动感艺术装置的展示区与宁静的园林式走廊、禅意庭院等静态空间,通过空间布局的层次性和对比,增强了环境的表现力与互动性,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创作与思维的碰撞。
3. 绿色生态与艺术氛围的共生
设计中巧妙地将岭南园林景观与现代建筑融合,创建了既富有艺术感又亲近自然的环境。绿地、花园与教学楼、展览馆等建筑和谐共生,形成了生态艺术的空间场景,为学生提供了既放松又具灵感的创作空间。
4. 开放式与沉浸式空间体验
空间设计强调开放性与互动性,通过打破传统教室模式,创建灵活的创作空间(如开放工作坊、展览区等),并利用沉浸式艺术装置、雕塑、墙面画等手法,让空间本身成为学生创意表达的媒介,创造出能激发想象力与创作欲望的艺术环境。
5. 文化与教育功能场景的巧妙交织
结合教育需求与地方文化特色,创造出多个文化与教育功能交织的空间。例如,剧场、艺术展示区与互动式学习空间的结合,使得空间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,更是艺术交流、展示和创作的开放平台,提供了多元化的使用场景。
空间布局:
功能区分明确但互联互通
将教学、体育馆、食堂、行政楼、游泳馆教师食堂、报告厅、行政楼、专业教室和普通教室区域合理划分,同时通过开放的流动空间和灵活的布局实现各功能区的有机连接,促进跨学科交流和灵感碰撞。
灵活可变的学习与创作空间
设计可根据需要调整的多功能空间,支持学生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和自由表达,提升空间的适应性和互动性。
内外空间的无缝融合
通过风雨连廊和开放庭院,打破室内外空间的界限,让自然光与绿植进入室内,创造一个开放且充满自然气息的学习环境。
集中与分散相结合
教学区域和艺术创作区域在总体布局上采用分散式设计,避免拥挤和单一的空间功能,同时通过集中式的核心区域(如教学楼、报告厅等)提供全校的核心功能,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。
设计选材:
1. 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
校园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广府青砖,既符合岭南传统建筑风格,又具备良好的保温、隔热性能,降低了空调能耗。此外,青砖本身材质环保、可回收,减少了建筑的碳足迹。搭配金属板和混凝土等材料,不仅具备现代感,也保证了材料的耐久性和低维护成本,从而实现长期的节能效果。
2. 绿色植物与建筑有机结合
校园内植物枝繁叶茂,充分利用自然景观,改善了空气质量,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。绿色植物的引入在增加美学价值的同时,还增强了建筑的生态效益,进一步提高了校园的可持续性。
3. 简洁且易于维护的建筑材料
采用统一的防腐、防潮建筑材料,这些材料不仅具备高耐久性和低维护需求,而且简洁的设计降低了施工难度,减少了建筑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,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性。
4. 室内外材料与色系的统一
室内部分采用带有暖色倾向的木质铝板,与外部青砖材料相呼应,形成内外统一的材质和色系。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且和谐,还能够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,避免过多复杂的装饰和材料浪费。
5. 优化资源利用与长期成本控制
通过选择易于构建、维护简便且长效耐用的材料,减少了后期的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。建筑设计从整体布局到材料使用,都考虑到资源的高效利用,确保了项目的长期经济性和低碳环保性。
这种材料与设计上的双重创新,使得校园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,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,符合现代教育建筑对环保与经济性的高要求。
用户体验:
广州艺术学校的新教学楼自建成以来,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。教学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艺术教育的特殊需求,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、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多功能的活动空间。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,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,还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带来的便利。教师们也对教学楼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们认为教学楼的设施和环境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,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同时,教学楼的多功能空间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,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。
0
0
-
北京市
工作地点
-
联系方式
010-88044818